2019年4月26日 星期五

我們與俘虜的距離

作者:林朝誠 

(圖片取自公視網站)
 
身為一位精神科醫師,看完公視《我們與惡的距離》這齣戲後,除了讚歎《與惡》團隊的功力之外,更覺得這齣戲應該同理到很多人吧。以我為例,我們常在討論以及在做的,包括如何讓大眾了解什麼是精神疾病、如何幫精神疾病患者(病人)去污名化、如何保障病人的人權等議題,經由這齣戲精彩逼真及高張的劇情,可以很清楚地、令人印象深刻地呈現在觀眾眼前,我想,《與惡》帶給社會大眾思想衝擊的正面影響是值得肯定的。

《與惡》掀開了精神疾病的面紗,探討生病與犯罪的關係,現況上,不管各自立場如何,結果通常會造成受害者、加害者和兩造家屬的創傷。有關劇情的介紹、編導與演員的精湛表現、及精神疾病的知識等,因為已有很多文章可參閱,在此不再贅述。另外,我也要先表達對受害者家屬的關懷之意,親人意外受傷或離世一定是無比傷慟,非當事人恐難以想像。但此篇文章將著重在此劇重新診斷社會的瘋狂(而非病人的瘋狂),探討是什麼力量讓這社會的人們瘋狂,瘋狂到把自己視為理所當然的行為正常化到與惡只有一線之隔,而這種傷害、否定他人人性的力量,其實就是無形的暴力。這無形的暴力傷害到受害者與加害者家屬、心理衛生工作人員、律師等,以至於社會大眾全都受害。

污名化與標籤化

劇中應思悅要跟她的未婚夫凱子退婚時,凱子說:「得了這種病是你們祖先做了缺德的事。」「妳跟精神病住久了,也得了精神病。」這是污名化與標籤化的典型例子,這種現象其實在世界各國都會發生,只是程度的差別而已。許多國家,像台灣,歷經殖民時代,政治犯曾被當作病人關在養護所,而養護所的病人也曾像犯人一樣被禁錮、處罰,失去了自由與人權。資本主義及新自由主義剛興起時,精神醫療資源仍然不足,病人家屬迫於無奈只好用錢把病人送到龍發堂等宗教機構渡過餘生,這對於身為精神科醫師的我,覺得實在太可惜了,明明就可以讓病人病情改善,過比較好的生活,並發揮其潛能的,卻這樣浪擲了這些人寶貴的人生。

新聞媒體在《與惡》中佔有很重的份量

李大芝:「(媒體)沒比我哥殺的人還少。」
新聞媒體在《與惡》中拌演很重的份量,主要的鏡頭都是放在品味新聞台對新聞的處理及其它媒體的報導,媒體由於是商業機構,在處理病人暴力事件時,如果只在意收視率、悚動、搶廣告等,就跟貪婪販賣商品沒有二樣,這種消費式新聞、誇張或錯誤的報導24小時不斷播放,成為我們生活的日常時,媒體及觀眾都被馴性所慣化,自己除了成為傷害者外,也成了俘虜。

俘虜社會

媒體為何要嗜血般地報導病人犯罪呢?凱子為何會對自己的未婚妻說這種話呢?這裡我要用美國Arrigo博士的「俘虜社會」理論來闡述。

理論上,原本我們每個人都可以發揮富創造力的人性、成為獨特不一樣的人,但當病人出現怪異或犯罪的行為時,新聞媒體立即傳播暴力的畫面及文字,暗示病人的危險性及可能帶來的傷害,當這些偏頗、不完整的畫面不斷地被報導後,形成一種主流的論述與故事,認為病人跟正常人不一樣、是丟臉的、危險的、不可預測、只是自己不振作太脆弱、家庭教養一定有問題等,透過這些語言/故事,突顯出他們跟我們主流價值的不同,病人因此被邊緣化、病態化、妖魔化;當主流的聲音透過媒體不斷地轟炸下,不同的聲音將消失,民眾對病人更加害怕,期待用社會力量來重建秩序、預防潛在的危險,於是大家會要求將這些「異類」變成跟「正常人」一樣;當這種論述成為道德真理,會形成傷害的力量、暴力的力量。

這力量無形地進入人們心中,建構了病人等於暴力的符號,以致於我們在看到相關符號時,腦袋就會呈現這些偏頗的畫面。這個超現代力量非常強大,為了確保病人變得順從(讓病人不敢有不同意見),事物變得井然有序(讓病人關在病院或監獄),這力量會用一些機制來管控這個危(風)險,因而一些人或機構(如新聞媒體、法院、監獄、醫院等)就限制(神經病就是要關起來、立委關說院長不準病人出院)、阻礙(里民不讓康復之家在社區成立)、否定(病人是禽獸或不是正常人,李曉明媽媽自認為不會做媽媽、太太)及傷害(要求重刑或死刑)他們,此力量不僅傷害了病人(及家屬)的個人認同,也厄殺了病人(及家屬)的創造力(可以用不同方式面對、因應的能力)。

這力量建立起僵化的世界、價值觀及權力的賦予,病人身在這個教條式、控制式的社會中,逐漸地其知覺、想法及行動也深受影響,必須在這個標籤化及污名化的社會中掙扎地去過生活、感受及尋求其生存的意義。而這個馴化處理方式的代價是人性,長期的馴化限制並否定了人的建設性及動力性潛能,讓他們原本可以發揮的潛能被壓抑,原本可以發揮不同人性或成為不一樣的人,被要求成為跟大家一樣的人,病人邊緣化成為社會的俘虜,生活在俘虜社會之中。

超現代瘋狂

超現代力量的傷害力強大,一般人難以對抗,此力量會用一些方法保護「正常人」免於危險,早期政府機構會將病人安置於養護所隔離,後來精神醫療機構曾用診斷評估的主流知識系統來治療並管理他們,社會人士因害怕他們,希望要把他們給邊緣化、同質化,而這樣的暴力在社會單一價值觀的集體運作下被正常化,它不僅傷害病人,也造成其它人失能,其它人包括污衊者(標籤污名化病人)、立法者(用法律去限制病人)、及旁觀者(面對病人受迫害卻不以為意),因為旁觀者只能用主流論述來看待病人;當旁觀者擴大到家庭、學校、工作場合時,所有人都已被馴化,被這個俘性(captivity)所禁錮,只能成為一樣的人,只能成為浮虜社會的共犯,因而不能發揮自己原有的建設性及動力性的(專業)潛能,以致於整個社會進入超現代瘋狂,成為社會病態。

俘虜社會常出現在新自由主義的社會,因為這樣的社會要求個人主義,個人要為自己的行為、經濟、社會地位等負責,而忽略了在不同的社會文化脈絡下,人們所面對的不公不義,並非個人可以獨力對抗的,加上若司法出現不公(劇中說:「法官有錢判生,沒錢判死。」),更將促成俘性社會的出現。

反駁謬論

其實,關於「病人是危險的」這個論述,要反駁並不難:

一、統計數據上,有接受治療的病人,其犯罪機率並沒有比一般人高,我們憑媒體報導的印象來判斷會產生過高的偽陽性(false positive)。

二、實務上,對病人貼標籤只會讓病人更加害怕,無法融入社會,而加重其症狀,無助於改善病情或減少暴力。

三、道德上,把95%沒有暴力傾向的病人當作暴力份子看待時,他們受到無端的歧視與指責,是否符合公平正義?

提議

劇中法扶律師王赦:「把人給殺了就能夠解決一切了?」俘虜社會中,把病人隔離了就能解決問題嗎?也許我們可以參考以下方式來面對此難題:
一、Arrigo博士建議採取批判性的、多元族群的覺察力來存在及行動,來破解既有文化單一的定義、克服個人與超現代力量間的掙扎與對抗;藉由大家一起以省思的態度來擁抱多元族群的覺察力及想像力,並擴及每個家庭、學校及工作場合,這種包容的社會環境,才能友善對待精神疾病患者,並治療全面性的超現代瘋狂。
二、以同理心讓我們的身份流動,像這齣戲一樣不要只站在單一的身份來看事情,才可以解構超現代力量,由於我們的制度、法律、犯罪、文化都是社會建構的,不是與天俱來的,因此如果我們可以站在病人的角度(假設是病人或家屬)看清俘虜社會的話,才能避免被馴化/機構化,才能改變制度及文化,避免傷人及傷己。
三、病人本身就是疾病的受害者,需要社會的關心與善待,請賦予支持的力量讓病人能接受適當的治療、建構他們有意義的生活方式;政府更應帶頭改變民眾的刻板印象,擴大編制及預算(台灣精神醫療的預算遠低於各已開發國家),才能建立更完善的精神醫療及心理衛生體系;司法體系也可考慮成立專業法庭,加入有專長的專業人員參審,以兼顧病人權益及社會公義;推動修復式司法,讓被害者、加害者及家屬有對話、修復創傷及彌補關係的機會。

結語

勇於挑戰傳統,將精神疾病患者的故事用多元角度來完整述說,《與惡》創新的嚐試引領大眾更清楚地認識精神疾病與患者,也了解到媒體的無形暴力與惡只有一線之隔,本文藉由《與惡》重新診斷社會的瘋狂,解構俘虜社會加諸於我們身上的枷鎖,請讓我們拒絕暴力,請讓我們接納彼此的不同,用我們的創造力改變生活態度與方式,成為各種多彩多姿不同的存在。誠如《與惡》宣傳所言:「我們每個人都很不一樣,不需要因為這個不一樣,而去害怕彼此。」而「我們的希望就在雲後面」。

(本文歡迎轉載,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精神.心理.心靈.樂活網誌」及網址:https://linclinic.blogspot.com/2019/04/blog-post_23.html)

2018年7月23日 星期一

中年男人,你該怎麼吃?


原著作者:陳晴華護理師 / 陳景彥醫師                                         轉載自心靈園地

食物中的成分是影響情緒狀態的重要因素,例如某些中藥材可以安神定心、降煩解鬱;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蔬果、穀糧、花草茶類,以及一些水產品也都具有抗憂鬱、改善更年期症狀的功效。 
以下簡介一些對於步入中、老年的男性有益身心健康的食材: 

1. 洋蔥:主要的生理活性物質是大蒜素等含硫化合物與硒等抗氧化物質,因此被認為能夠殺菌、促進血液循環、防止動脈硬化、鎮靜與助眠;因含有硒,可以改善性功能。

2. 馬鈴薯:其營養豐富,但幾乎不含脂肪;促進神經傳導物質分泌,具有舒緩緊張、抗憂鬱作用。 

3. 冬瓜:清肝降火氣;解毒利尿;含有維他命C,可以消除煩躁不安。 

4. 南瓜:含有豐富的胺基酸,有利於製造改善情緒的神經荷爾蒙。 

5. 新鮮金針:抗憂鬱、抗老化、助眠。 

6. 毛豆: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與胺基酸,可以消除抑鬱緊張。 

7. 綠豆:清熱、解毒、利尿、安神。 

8. 小麥胚芽:含有豐富的維他命B群與多種礦物質,可以維護神經系統的穩定,增加能量代謝,有助於抗壓。 

9. 麥麩:緩和更年期的情緒症狀。 

10. 柑橘與葡萄柚:促進神經傳導物質分泌,可以抗憂鬱、袪除疲勞。 

11. 豬肝:改善心悸、失眠、盜汗、煩躁、疲倦等更年期症狀。 

12. 青蚵及牡蠣:富含胺基酸,有助神經傳導物質的作用,可以改善焦慮、失眠,增強活力,增進性功能。 

13. 鱈魚:增進血清激素的分泌,具有抗憂鬱作用。 

14. 干貝:改善因為緊張所造成的食慾不振、助眠、改善頻繁的夜尿。 

15.大蒜:對血管有舒張的作用,能降血壓、預防心臟病及動脈硬化;提供維他命B1的吸收,促進醣類新陳代謝以產生能源。大蒜也具有殺菌能力,能抵抗細菌及濾過性病毒;另含硒化鉛,具抗氧化作用,可以防癌及改善體質。 

16.黃豆:含有植物性荷爾蒙,可以減少罹患攝護腺癌的機率。男性老化以後,容易發生骨質疏鬆,黃豆可以改善男性的骨質流失;黃豆也含有大量的卵磷脂,而卵磷脂與短期記憶力和學習力的維持有關。 

17.南瓜子:含多種不飽和脂肪酸,包含維他命E、礦物質。南瓜子中所含的鋅,與男性生殖系統有密切的關係,當攝護腺液內的鋅含量減少時,就容易發生攝護腺發炎、罹患攝護腺癌、精蟲數目減少等。南瓜子也含有豐富的甘氨酸Glycine、丙氨酸Alanine、麩氨酸Glutamic Acid,可以促進排尿順暢。 

18.胡蘿蔔:含高量的β-胡蘿蔔素,具有抗氧化、抗癌的作用。β-胡蘿蔔素會在體內轉變為維他命A,可以增加身體的抵抗力;胡蘿蔔也含有豐富的鉀,具有降血壓的作用。 

19.山藥:富含黏質多醣體,是製造荷爾蒙的主要原料。可以促進荷爾蒙分泌、提升新陳代謝、預防憂鬱及老化。 

20.薏仁:富含油脂、維他命及膳食纖維。含有某些水溶性纖維,可以藉由吸附膽鹽(負責消化脂肪),減緩腸道對脂肪的吸收率,進而降低血脂肪,可以預防心血管疾病。 

21.蠔:海鮮類中的蠔、蝦、蟹的鋅含量相當豐富;男性精液中含有高量的鋅,當鋅的含量不足時,可能影響到精蟲的數量及品質;此外蠔含牛磺酸,可以提升肝臟的功能。 

22.深海魚:深海魚中的Omega-3脂肪酸可以防止血液凝集、減少血管收縮、降低三酸甘油脂,有益心臟血管健康的維護。 

23.水:人體內有超過70%是水分。如果水分不足,會感到疲勞、反應遲鈍。若只飲用含醣類飲料,只會增加熱量,無益健康。 

24.綠茶:含有多酚類,具抗氧化作用,避免DNA和細胞氧化,可以抗癌、防老化、提昇精力;此外綠茶中的芳香族化合物能溶解脂肪,防止脂肪積聚於體內;另含維他命B1、C和咖啡因,可以促進胃液分泌,有助腸道消化及去油脂。 

25.番茄:具有養顏美容的功效。含豐富的抗氧化物----蕃茄紅素,能阻斷氧自由基的產生,同時阻斷氧自由基與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和脂類等的反應,有保護細胞的作用。有人建議,將番茄煮熟後食用,可能減少24%前列腺癌的發生率,然而吃生蕃茄,則對前列腺癌沒有任何影響。需要注意的是,吃過多的蕃茄紅素,會使皮膚變黃。 

26.高維他命C食物:研究顯示維他命C可以改善精子數目及精子活動力。富含維他命C的食物有奇異果、柳丁、青花椰菜、蘆筍等;維他命C亦可促進抗壓荷爾蒙---可體松的分泌。 

Q&A 焦慮


Q:
今年四月因功課壓力大,由研究所休學,現在白天學畫、晚上打工,
但是從想休學那時起到現在,心情一直都很差,晚上常睡不著、睡不好。
一直想準備回去念完研究所,這學期經老師同意旁聽一堂課,但是課堂是以討論方式進行,必須先行唸書準備才行,每次一想到要唸書,就精神緊張、坐立難安,只好一個人出門逛書局、看電影…,我知道這情形從休學前就已經存在了,心裡好掙扎,復學後,我的功課還應付得來嗎?我可能會撐不到畢業…!情緒愈來愈不好,很怕自己想不開……

A:
您當時是否有食慾變差,注意力無法集中,對許多事情沒有興趣等情形。
如有合併以上之症狀,您可能已患重型憂鬱症,此乃是一種腦中神經傳導物質缺少的疾病,可以用抗憂鬱症之藥物來作為治療的重點,睡不好亦是症狀之一部份,在吃藥後均會有所改善,至於上課之問題,可待症狀改善後再說,如您現在立刻開始上課,只會造成惡性循環的開始。

建議您去看精神科醫師,因為藥物乃需醫師處方,且與醫師有良好之醫病關係對病情之改善有莫大助益。

Q&A 焦慮


Q:
最近感覺心中空虛,腦子一片凌亂,晚上睡不著,尤其在小空間裏
會覺得害怕,不知如何是好?是否需要看醫生?

A:
以下先請教一些症狀,以方便提供建議:您的情緒狀態如何?在發生
此些症狀之前是否有何事件發生?這些症狀持續了多久?且在您的來信中所提及在封閉空間中會產生此些症狀,不知是否曾在其他場所發生過?您最近的食慾如何?曾有想死之念頭嗎?

從有限的資料看來,目前已有類似憂鬱症之症狀,但是也許未至如此地步,建議您至精神科門診求診,如此不但可協助您解決目前的狀態,同時作一確切之診斷。

Q&A 焦慮


Q:
幾年前被診斷出得了[焦慮症伴隨憂慮],
從此開始服用抗焦慮藥(Ativan)及抗憂慮藥(Tofranil).
幾年來症狀大多是焦慮,有時候(不多)是憂慮症狀.
遇有較大的壓力,焦慮現象就會增加,一兩天後平復,幾年來均是如此.
但,上個月遇到一個壓力,增加的反而是憂慮現象而不是焦慮,
而且一個月了,憂慮現象依然仍在,現在治療的方式是增加抗憂慮藥的劑量.
請問醫師:
(1)為什麼我的焦慮症會突然轉變為憂慮症?
(2)憂慮症除了藥物治療外,有其他的治療方式嗎?生活上該如何預防及避免?

A:
焦慮症有很高的比例會同時合併憂鬱症狀, 尤其是遇到比較大的壓力時更容
易產生,除了藥物治療外, 若配額認知及行為治療效果會更好, 認知治療主要
在改變認知上的扭曲,簡單言之, 不要習慣性的把生活上的事情解釋成負面的
或有嚴重後果的, 行為治療主要在學習放鬆的技巧, 讓自己可以控制身體保持在輕鬆的狀態.另外, 就是減少生活上的壓力了.

2018年6月21日 星期四

為何會睡不好

原著作者:林口長庚精神科/劉嘉逸 醫師                     轉載自心靈園地

睡眠,是人類基本的生理需求,不論一個人如何飛黃騰達,或是如何窮困潦倒,都同樣需要睡眠。 

  睡眠發生障礙,雖不見得是什麼大病,去常造成身體上、精神上諸多的困擾。國外的流行病學調查: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成年人有睡眠問題,老年人甚至高達百分之三十五。

失眠的原因很多,學者從不同的觀點予以不同的分類。

從病因學上來看,失眠可以分為:

一、次發於精神疾病的失眠: 
  
  焦慮、憂鬱、適應障礙常是失眠的主因,而內因性的嚴重精神病,如精神分裂症、躁鬱症等也常造成失眠。 

二、次發於身體疾病的失眠: 

  很多身體疾病會影響睡眠,最常見的是疼痛,如頭痛、胃痛、心絞痛、關節痛等,這些疼痛性的疾病常讓病人痛得睡不著,或半夜痛醒。心臟衰竭、呼吸道疾病、肥胖的病人則常因呼吸困難而醒來。甲狀腺功能異常、腎功能異常、巴金氏症等疾病也常伴隨失眠。另外某些特殊的睡眠疾病,如睡眠呼吸暫停症也是以失眠為主要表現。 

三、藥物引起的失眠: 

  藥物或食物亦會造成失眠,常見的如酒精、含咖啡因的飲料、呼吸道擴張劑、類固醇、某些降血壓藥等。 

四、原發性失眠: 

  除了前述諸多因素外,還有些人的失眠是找不出任何原因的,這一類稱之「原發性失眠」。

從失眠型態上分類,可分為: 

一、入睡困難型: 

  躺在床上,輾轉反側,往往一兩個小時才能睡著。緊張、焦慮、或身體不舒服引起的失眠常屬此型。 

二、睡眠維持困難型: 

  睡得不安穩,時睡時醒,醒過來就難以入睡,有些人甚至半夜醒來就未再闔眼。憂鬱、身體疾病引起的失眠常屬此型。


從病程上分,可分為:

一、短期失眠: 

  主要是生活事件、心理壓力、環境問題引起,這些因素消失或時間一過自然就消失。 

二、慢性失眠: 

  剛開始可以是任何原因,身體的、心理的、甚至環境上的。但這些因素一直未改善,或未能接受適當的治療,使失眠持續下來,患者每晚睡前就開始擔心睡不好,這種擔心讓他的焦慮度及情緒張力增高,反而讓他睡不著。如此形成惡性循環,睡不著更擔心,擔心更睡不著,以致長期失眠。

  當您睡眠有障礙時,請先自我評估一下,是否有身心、環境因素,如最近是不是換地方睡?有沒有什麼壓力?有什麼令您很難過、很生氣、或很興奮的事?身體有病痛?......等。 

  外因性失眠,通常環境改善,或過些時日,即可恢復,無須過度操心。若有身體不適,自當求醫診治。 

  若自己找不出原因,或失眠持續存在,對生活逐漸產生干擾,則應儘速看醫生,千萬不要自行購買安眠藥服用。必須經由專業的檢查及評估,對症治療,才不會延誤潛在病情,或因處置不當,成為慢性失眠。

Q&A 情緒


Q:
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得了憂鬱症,我是一個延畢的大學生,白天有打工的工作.大約在一兩個月前我就有一種晚上不睡覺的習慣,
雖然白天有工作但是我晚上就是不想睡, 一定非要等到自己累到不支倒地才小睡一下. 那時我白天工作很認真努力(10月時),也不會覺得有不愉快的心情. 11月初的時候,因為工作的不順利和壓力,我變得很不快樂,
甚至一想到工作的事情就無法制止的哭,而我本身就有暴食的頃向,
所以那時的壓力讓我自己胖了五公斤,但我是個非常在乎身材的人,
所以我開始憂慮我的體重,因為我沒有力量減回來.工作不順時,
我就開始不想上班,每次想到要上班我就覺得很痛苦.雖然後來工作壓力減少,但是因為自己的身材走樣,也每天都覺得很煩,朋友的邀約都推掉了,
前三個禮拜開始我不想上班不想上課,都一直找藉口或請假,能不去就不去,
然後一個人躲在外宿的套房裡,除了看電視或上一下網路什麼事都不想做,
也都提不起勁.但是我又一直擔心沒去做的事情,結果只是讓自己更煩更煩.
而且現在因為自己是延畢,所以身邊都沒什麼同學朋友,
有一個打工的同事喜歡我,會關心我,但因為我不想接受他的追求,
所以他的關心只是更帶給我壓力及煩惱.前兩天看電視,
說到了憂鬱症的初期徵狀,懷疑自己得了憂鬱症,所以想問一下.
現在我的心情還是很不快樂,還煩惱很多事,
但正常的跟一般人相處還是可以,
雖然我還是只想躲起來不想做任何事情.

A:
將您目前主要問題 , 略作整理如下
1. 延畢---
對現階段的您, 應是很大的壓力, 難免影響自信 . 但是, 人生是一場馬拉松, 現在稍延遲, 不代表您將永遠落後.穩穩地走, 您不知道人生路上, 還會碰到什麼有趣的風景, 別放棄期待的心情.
2. 工作不順利,壓力大---
不知道您目前是從事什麼工作?
想一下目前這份工作對你的意義:
是打工賺零用錢或是主要收入來源, 還是是將來工作的鋪路或嘗試 ?
再自問: 最大壓力來源為何? 是外在人事. 工作本身.
還是自我能力之限制 ?澄清後, 思考有無可改變之處,
或與有經驗之長輩師長再討論,
若真沒辦法, 換個工作也無妨, 只是若是工作難尋,
也別在尋找的過程中, 因受挫而再
再否定自己.
3. 以暴食處理情緒, 導致體重增加, 影響自信---
想想以前碰到壓力時, 會怎麼去應付 ?
運動或其他休閒活動呢? 看看可否取代以食物過度來安慰自己的方式
若難跳脫, 到學校輔導中心或醫院找專業人員談談
4. 親朋好友的支持系統較薄弱---
延畢,讓您少了不少原來好友, 但是鼓起勇氣,
和昔日好友聯絡看看, 或許有些人也需要你的關心呢?家人呢?
找個時間和他們談談現在追求你的同事, 若你真的無法接受他,
誠懇告訴他,若彼此好好處理, 也許仍是可以成為互相照應的一般朋友
5. 對諸事失去興趣,提不起勁---
若此現象日益惡化, 並且合併出現失眠. 胃口變化. 思考遲鈍.
注意力不集中. 體力差, 甚至悲觀厭世念頭 ,
請早日至各大醫院精神或身心科找醫師評估會談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