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13日 星期五

面具下的藍色世界

王女士從兩年前開始出現容易疲勞,精力變差,常常莫名奇妙心裡覺得煩燥,以及常常身體出現多處不舒服現象。她因為身體不舒服,所以常常到內外科門診求診,但是身體的不舒服在吃藥後,沒有明顯改善。最近一個月,她發現自己的記憶力變差,常常忘記東西,也常常忘記自己要做的事情,也常常因為一些小事情發脾氣,當她去看內科門診時,由內科醫師轉介到精神科求診。經由醫師門診會談,也同時發現她的食慾變差,思考變慢的現象,也對於許多事情失去興趣,而診斷為憂鬱症。在她接受抗憂鬱藥物治療兩週後,這些症狀有初步緩解,在規則治療四週後,這些症狀已經消失。她又可以恢復原有的正常生活,也沒有覺得記憶力變差,也開始會規劃一些想做的事情。

憂鬱症發作時,很多人像換了一個人。許多的憂鬱症出現的是大家常常聽到的心情低落、食慾變差、失眠及失去興趣等症狀,但是在有些人身上出現的是如以上的例子提到的以身體症狀或是焦慮為主要表現的憂鬱症。我們大多以為因為壓力引發憂鬱症的現象,事實上憂鬱症是一種腦部的疾病,因為腦裡面的血清素等神經傳導物質的量改變,以至於出現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如:對冷熱變化敏感、腸胃變化、食慾變化、排泄(大小便)型態時間變化不同等。

憂鬱症是可以治療的疾病,但是常常發現許多人因為不願意就醫,也有的人覺得可以使用意志力,自己來克服憂鬱症的問題,也有的人認為是簡單的情緒變化,沒有那麼嚴重,因而拖延病情造成對於生活或者是工作上的困擾。目前憂鬱症的治療,主要是使用抗憂鬱藥物以及認知行為治療方式為主。藥物的作用是增加血清素等神經傳導物質的量,改善憂鬱症的症狀。認知行為治療的目的是改變憂鬱症造成的負性思考和行為。

做為憂鬱症患者的家人首重在傾聽、支持與陪伴,這個事情說來容易做時難。患者雖然社交畏縮,但又多半是害怕獨處的,家人能耐心陪在旁邊就是很大很大的幫忙了,他說些負面或邏輯不太通的話,先不解釋或回話,讓他說完,說本身是一種釋放焦慮或者是憂鬱情緒的過程,告訴他可以說出來,但是盡量做別的事情轉移注意力,不去用力反駁他的負面話語,盡量請他深度呼吸伸展運動,家中有些小的健身或按摩器材,鼓勵他或陪他一起使用,因為規則運動對於憂鬱症患者的恢復,也是有明顯的助益的。家人的支持與關心,對於憂鬱症患者的治療是非常重要的,也可以將各陪伴渡過憂鬱症的過程,當作一種學習與鍛鍊,也可能是日後家庭出現更棒更凝聚的動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